涵辰易学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04043|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第一章 周易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5-30 11: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第一章    


       《帛书·系辞传》中,《易》有大恒,是生两仪,两仪生四马,四马生八卦,八卦生吉凶,吉凶生六业。《系辞传》中的这段话为:《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这段文字周易爱好者都熟悉,具体是什么意思,不甚明了。什么是太极?有解释说:一之又一为太一,极之又极为太极,让人越发胡涂了。极就是远处,永无尽头的远方。恒:一直持续下去,永久,永不停止之意。所以太极与大恒,应该是指的同一个事物或现象。与“极”相对的一个词是“至”,目的地,终点,到达之意。太极、大恒,就是正在进行着却永无终点。

       易这个字代表了太阳围绕地球运转的客观存在,只要理解了这一点,就能正确理解“易有太极大恒”了。太阳的运动是不会结束的,日月更替永无终结,于是乎易是太极或大恒的。太极的意思不是大,也不是完整,更不是最初,当然也不能解释为混沌,理解为持之以恒或永远较为贴切。

       “是生两仪”中的“是”:由一个“日”与一个“正”字组成,指太阳在正中,头的正上方,中午太阳最圆、温度最高之时。太阳是运动的,太阳一运动,就有了人们能够清晰感知到的两种状态:有太阳的时候白天,和没有太阳的时候黑夜,这就是两仪。

       生,就是由此发展到彼。发展、到达,变成的意思。五行生克中的生,如木生火,就是木旺之时段,一定会是发展到火旺之时段。木旺之时,是指早晨感觉到温度持续升高的这一时段时间。午间保持高温这一段,为火旺之时。五行木生火,就是温度持续攀升时段后,接下来一定是保持高温的午间时段,这个温度变化或温度转化的过程在五行中叫做木生火。

       两仪:两面,相对的两个侧面,太阳运动中的白天与黑夜。其实质是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是地球表面上温度不同的两个时间段。

       四象:太阳绕地球运转,一昼夜中由于阳光与地球的角度不同,生活在地球上的人感觉到了太阳的四种温度变换。这四个温度变换是:

       1、后半夜开始的温度回升太阳在东方地平线时为这个时段的中间

       2、午间的高温保持太阳在正上方时为这个时段的中间

       3、下午开始的温度下降太阳在西方地平线时为这个时段的中间

       4、夜间的低温保持太阳在正下方时为这个时段的中间

       八卦:卦,左面是两个土,指大地,地球之象。右边是一个垂直木杆,中间的一点是保证木杆垂直的绳子。系在杆子上的绳子与木杆没有偏离,木杆就垂直了。垂直木杆投出的影子在动,显示了时间的流逝。所以卦是测量时间、时辰用的装置,如故宫门前的华表。八卦,就是太阳在一昼夜的运动中,根据地球表面的温度变化,可分成了八个时段。简言之,卦是指某个时间段,如乾卦,就是温度最高的那段时间。相当于当地时间的12点前后这一段。

       一日分了八个卦,白天有四卦,晚间有四卦。

       白天的四卦:

       1、天刚亮时,太阳开始照耀大地,因大地潮湿,虽太阳普照,但地面温度却没有明显升高之时段。

       2、太阳开始变红,大地温度持续升高的时段。

       3、白天温度最高的时段。此时为白天中温度最高之时,是纯阳。

       4、白天中温度开始下降的时段。

       夜间的四卦:

       1、天刚黑时,太阳虽下山,大地余温未退时段。

       2、天越来越黑暗,大地持续降温的时段。

       3、夜间温度最低的时段。此时为一昼夜中温度最低之时,是纯阴。

       4、天亮前的时段。一日最冷的时段过后,受太阳第二天升起的影响,温度回升之时。

       太阳在运动,就有了白天黑夜的不同。白天与黑夜交替中我们会明显感觉到太阳温度的升温、高温、降温、低温四种温度的变化,受太阳这四个温度变化的影响,大地同步有这样的四个温度变化。此外,由于地球表面夜间的潮湿与白天的干燥,地球本身还有了升温过程中温度不明显升高,降温时温度不明显降低,及太阳作用下的地球表面温度很高,及太阳照射不到时地球表面温度很低这四个温度变化。地球表面的温度变化就有了八种状态,这就是一日有八卦。这八种状态周而复始变化,八种温度有规律地升降、更替,造就了地球上万物的生长、荣枯。人置身于八卦运行的世界中,也受到八卦运动的影响,于是人才有了生老病死,事业的成功与衰败,这就是人的吉凶变化。万物的兴衰叫吉凶,人类的成败称“大业”。

       太极、两仪、四象是指太阳的温度变化,而八卦却是在太阳影响下的地球表面的温度变化,虽然所指的都是温度变化,却不是一回事。
涵辰易学:为人类造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5-30 20:10 | 只看该作者
                                                                                  第一节   太极图

                                                               



       太极图是表述一昼夜中太阳一度轮回的平面图。太极图由黑白两部分组成,白色代表白天人们观察或感知到的太阳的位移及太阳位移带来的温度变化;黑色部分代表夜间人们观察或感知到的太阳运动及太阳运动带来的温度变化。中间对称的圆圈和黑点,代表白天与夜间人们观察自然的眼睛,意为分别在白天与夜间进行观察感受太阳的变化,白天睁开眼睛时,人有黑眼珠,所以在代表白天的白色中用一个黑点表示;夜间睁开眼睛时,只能看到眼睛的一个轮廓,所以在代表夜间的黑色中画一个圆圈代表眼睛。
       太极图为黄河流域的奇人所创,黄河流域位于北回归线以北,这里的人们观察到的太阳总是在偏南的空中由东向西呈顺时针运动。顺时针看,从东方开始,白色逐渐增多,为太阳从地平线下升起越来越高,太阳在变大,大地越来越亮,温度越来越高,黑眼睛看到太阳从东方一点点超越地平线,感觉到温度在升高,相应的太极图上东方的黑色越来越少。到中午时分,在太极图上代表南方的位置白色最多,也就是温度最高了。太阳继续西下,白色逐渐变少,直到天黑时分白色最少,看到太阳一点点西落下去,取而代之的是黑色越来越多,温度越来越低,黑夜到来了。
       太阳西沉,进入夜间,此时睁开眼睛观察感受自然,大地一片漆黑,眼睛空洞洞的什么也看不到,却能够感受到环境温度的变化。在太极图中的西方,白色部分逐渐减少,就是太阳在天黑时分一点点落下去,黑色越来越多,温度越来越低之意,白色逐渐变为黑色,就是白天逐渐转变成黑夜。夜半时分,在太极图上代表北方的位置黑色最多,也就是此刻到了温度最低之时。由夜半时分太阳又开始离我们渐行渐近,直到天亮时分,黑色又被白色逐渐取代,白色越来越多,温度回升,太阳第二度从东方升起。完成了太阳的一度轮回。
       太极图中间有一道完美的曲线,对称平滑,其意是指温度升高与温度降低的速度是相等的;日出到日中与日中到日落时温度的变化也是均匀的。
       由此可见,太极图实际就是太阳围绕地球运动的写实画,“易”这个字是太阳围绕地球运动的写意画,“易有太极,是生两仪……”是其最完整的文字注解,这三者都是反映太阳围绕地球的运动,虽异曲,实同工。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涵辰易学:为人类造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6-7 13:51 | 只看该作者
                                                                            第二节 八卦排列

                                                     
                                                                                  (先天八卦图)
      
       八卦排列有先天八卦,后天八卦,八卦为什么这样排列的,至今尚无让人信服的定论。八卦图是根据一昼夜中八卦所代表的时间段的温度由高到低排列出的。
       组成八个卦的是阴(- -)、阳()两个符号,“- -”是组成八卦的最小单位,叫做爻。这两个爻取自于太阳外形的改变。白天,一轮完整的太阳照耀大地,温度高,为阳,用一个完整的短线“”符号表示。太阳落山时分,太阳被大地分成两半,直到落山,从半个太阳照大地起,温度逐渐降低,用断开的短线表示夜间:“- -”。也就是说,“”表示白天,温度高时。“- -”表示夜间,温度低时。阴与阳这两个字的取象就来自于太阳与月亮,阳的右边是“日”,为白天的发光源,是太阳,温度高,阴右边是“月”,为夜间的发光源,为月亮,温度低。所以阴、阳两个字就是代表白天与夜间或温度高与低。
       八卦排列,是根据一日中温度的变化状况排列而出,八卦图中三连线的乾卦为太阳温度最高之时,用乾(三连线)表示,六断线表示一昼夜中人们感觉到温度最低时,自然是太阳的温度最低时,用坤(六断线)表示。由此见八卦表示的是一昼夜中,不同时间段上太阳的温度状况。太阳的温度状况,也同时反映了地球表面的温度状况。
       八卦中的每一个卦都是有三个爻组成,为什么每个卦三个爻?《易•说卦传》云:昔者圣人所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还有说法是三者,天、地、人,最上的爻为天,最下的爻为地,立于天地之间的为人,这些说法都无意义。
       从八卦图成图的过程看出,区分温度变化的单位,可用爻画的多少表示,太极图一分为二是白天与黑夜,叫做两仪,由一个阳爻和一个阴爻就能表示清楚了;两画卦时,有四种排列,分别为白天的升温与降温,夜间的升温与降温四个时段,叫做四象,由两画卦才能表示清楚;三画卦时,共有八种组合,代表了一日中八个温度变化时段,白天升温阶段中温度高与温度低,白天降温阶段中的温度高与温度低,夜间降温阶段的温度高与温度低,夜间升温阶段的温度高与温度低,由三画卦才能表示清楚。而古人最终把一天中的温度变化细分为了八个时段,所以八卦最终是由三画而成。从八卦图的成图不难看出,八卦的排列也是根据“是生两仪……”而来的。
       先天数: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这些数字的来历是根据一昼夜中八卦所代表的时间段的温度由高到温度低的排序。
       由于八卦数反映了温度的高低,所以感觉先天八卦图也好,还是后天八卦图也好,都与这八卦数不能完美统一。从古人给出的先天八卦图看,前四卦是从昨天晚上的半夜到今天的正午时分,温度上升的四个时段;后四卦是从正午到夜晚时分,温度下降的四个时段。白天四个卦是温度由高到低的顺序,夜间的四个卦时,从今天的中午太阳温度开始下降时,直到坤卦温度最低时,也是温度由高到低。但是在八卦图上的位置,却与八卦图表示出的温度高低区域不吻合。
       不论古人在创立八卦时是何种思维,有一点是肯定的,八卦反映的是温度的变化,这一点是不错的,其他的解释是没有抓住周易的重心。
      (注:为了方便新书介绍,删除了古人关于先天八卦、后天八卦的成图理念与内涵,还有正确八卦图的排列,此八卦图用涵辰的名字命名,将在印刷本书或以后对本文修改时登载)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涵辰易学:为人类造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4-6-20 14:36 | 只看该作者
                                                                                 第三节    五  行


       古人认为太阳是围绕地球转圈,并给地球加热,于是地球总是一面向阳,一面背阳,向阳的一面叫阳,是温度高;背阳的一面叫阴,温度低。太阳不停地转,地球就有了白天黑夜的交换,这就是“唯物辩证法”中的阴阳一定会相互转化的理论来源。太阳照到时,感觉到温暖,温暖的体验让人把太阳联想成一个火炉,太阳这个大火炉为地球加热,太阳的运动在地球上呈现出四个温度变化,古人把这四个温度变化用比拟的手法称为木旺、火旺、金旺、水旺。
       木旺:从后半夜开始到早晨太阳升起后的时间段,地球上的温度在升高,人们认为是太阳这个火炉的温度越来越高,联想为火炉中的木柴多了,火势越来越旺,于是称这个时间段为木旺。木旺,指温度上升的时段。日出时分为木旺的中间。
       火旺:是中午前后持续高温的一段时间,太阳在正中时为一日之中温度最高时段的中间,也就是从太阳正中偏东,到太阳正中偏西,这段时间为一日之中的温度最高之时,古人称这一段为火旺。火旺,就是温度持续在高位时。
       金旺:太阳西下,到前半夜。自下午始,由于太阳的斜射,温度由高温逐渐下降,人们想象为太阳这个大火炉中的木柴在减少。人们在生活中认识到,坚硬的器物能削断木柴,坚硬的器物如刀、斧,有金属之性,太阳这个大火炉中的木柴少了,是被“金”制服,于是火势变小,太阳的温度降低,于是称这个时段为金旺。金旺,就是温度持续降低的时段,太阳西落在地平线时,为金旺时段的中间。
       木旺与金旺是指地球表面温度升高和降低的两个阶段,金旺与木旺两个阶段的平均温度相同,一个呈升温之势,一个呈降温之势,温度的变化趋势相反。
       水旺:深夜到后半夜,太阳照射不到,温度在低点,人们在生活中观察到水能浇灭火,太阳火炉的温度最低,想象成是水浇灭了火。这个时间段的温度低到直接看不到太阳火炉的火了,是一日中太阳的温度最低之时。水旺,就是温度持续在低位的时段,半夜是水旺时段的中间。
       以上的木旺,火旺,金旺,水旺,是太阳运动造成与地球表面光照角度的变化,导致了地球表面的温度变化。地球表面的温度不仅受太阳运动影响,地球本身复杂的构造对自身温度的高低的影响同样巨大,如地球南北两极,因太阳照射不到,温度极低。地球表面的凹凸、海洋、森林、沙漠等的存在,也是造成地球表面温度高低差异的原因。珠穆朗玛峰顶终年积雪,赤道上的一些山峰上面也存在或存在过积雪,山坡的南面比山坡的北面温度高,赤道地区温度比北回归线以北及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温度高等,说明地球自身的构造及地球不同纬度,也是决定区域内温度差异的因素。把地球自身的构造及地球不同位置等诸多因素造成的地球局部温度不同,叫做土旺。土,就是地球。
       地球表面的温度来自于太阳,受太阳运动及地球自身的影响,地球表面的温度因时、因地在变化,造成地球表面温度变化的这五种因素古人叫五行。分别是:金,水,木,火,土。五行中的某一行旺了或弱了,都会造成地球某地的温度变化。反过来,温度的高与低,或升温降温,也可以说成是某五行旺了或弱了。
       五行能标示温度的变化趋势,及温度的高低。五行的本质就是用来反映温度的,地球上的温度来自于太阳,太阳对地球直射时,温度高,斜射或射不到时,温度在变化或温度最低。从这个意义上说,五行最终归一行,就是看火这一五行,即看环境温度高、低及温度是呈上升或是下降。这是对五行认识的又一次质的提高。有了这个认识,对解决生命科学及医学上的许多问题,意义重大。
       一年中有四个温度变化,为四季。一日之中有四个温度变化,称为四时。事实上,是因为地球的自转才有了地球表面上的某一点的四个温度变化。为了与古人最朴素的认识相吻合,我们说成了是太阳围绕地球转。升温、降温、温度高、温度低,完成这四个温度变化的最小周期是一天,完成这四个温度变化较长的周期是一年。金、木、水、火同样在更大的周期内进行着旺弱变化,不同的温度变化周期对人类有着不可小视的影响。
涵辰易学:为人类造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4-6-20 14:58 | 只看该作者
                                                                                   第四节    地  支

       卦卜活动让巫对天象的观察越来越全面细致,月亮的圆缺是巫师们最早观察到的自然现象之一,从这个月圆到下一个月圆,大约是30天,于是巫有了“月”的概念。从上一个温暖的春天到这个温暖的春天到来,月亮共圆缺了12回,12个月的时间,温度的变化完成一度轮回,于是人类有了“年”的概念。
       先前,巫们或人类最在意的就是天候变化,就象熊瞎子能够知道一年中的什么季节可以到河水中抓到逆流而上的马哈鱼一样,巫们在占卜活动中完全能掌握天候的变化规律。看卜杆影子的长短变化,就会知道季节的变化,直到近代,此法仍然是天文学家观察太阳及地球运动规律不可或缺的方法,所不同的只是近代的“卜杆”上有了精密刻度。炎热时节,影子最短;寒冷时节,影子最长;影子由长变短时,越来越温暖;影子由短变长时,变得凉爽、寒冷。月亮在圆缺一度后,温度就会有明显变化,于是巫们记载下每个月的温度变化。记载12个月温度变化规律的字是: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丑。这12个字是古人取象于能观察到的自然现象或事物。
       寅:底部两点为植物之根须,中间的“由”就象植物根之分蘖部分,此字为植物破土而生之象。树木初生,生火之力还小,温度刚刚回升,即大地回春之时。
       卯:此字就是一副最形象的树木画象。高大之树木生火力大。大地温度持续明显上升之时。
       辰:“厂”、“广”在汉字中为建筑物之象,“广”代表地面之上的宏伟建筑,“厂”为简易房或地下工事,其开口向右,与太阳的运动方向相同,为温度升高,充满生机之象。辰字中间的“二”:厚重的土层,此字意为土壤下面已经有了生命的萌动,为乍暖还寒时分。
       巳:古人坐北向南,“巳”字的右下角就是西北方,西北缺口,指西方太阳还没有照射到,西面的温度还不高,“巳”为“日”字未圆满之时,太阳温度仍在上升之意,意为夏之初时。
       午:上面的“人”字为遮风避雨之物,如房内、树下、洞穴中等,下面“十”,在中国文化中是占领的标志。此时人避开阳光曝晒在室内活动,烈日炎炎时节。
       未:由“一”和“木”字构成,上面“一”为大地,大地上植物茁壮茂盛,植物疯长之时,盛夏时节。
       申:日字被覆盖之象,光线减弱,温度开始降低,初秋时节。
       酉:日字加一个“兀”字组成,两竖是比“申”中的一竖遮挡太阳更重,上面的“一”为大地,太阳位于地平线之下象,为秋分过后,太阳光照时间变短,日出时间延迟,中秋时节。
       戌:“厂”加“戈”而成,戈:武器,在这里代表收割庄稼的工具。里面的短横,为土地开始变硬。指大地仍干燥,有了些微寒意之时,深秋时节。
       亥:天降连绵细雨,归入河流,一番秋雨一番凉之象,初冬时节。
       子:为“川”字之变形。川字偏转九十度,中间相连,就是“子”。为河川之上结冰之象,河水封冻,寒冷时节。
       丑:过去文人坐北向南,太阳由东向西运动,太阳的运动为天道,或称乾道,汉字由左向右的排列是为成功之道,代表了事物的正向发展,吻合了太阳的运动方向,就是温度越来越高之意。“丑”由反向的“厂”加“土”构成,“丑”字开口向左,与太阳的运动方向相反,意为温度越来越低,大地越来越冷之时。“丑”又延伸为丑陋、难看之意,寒冬里人会瑟缩一团,够难看的。所以“丑”的本意应该是寒冷,隆冬时节。
       寅卯取象于草与木,木柴燃烧为火,以示此两月温度呈上升之势。
       巳午取象于太阳照射下人的感受,以示此两月在高温时节。
       申酉取意于太阳渐失光芒之象,以示此两月温度下降。
       亥子取象于大地上的水,水多水凉,以示此两月是低温时节。
       辰未戌丑四个字标示以上四种温度变化中的大地状态。以示大地受环境温度间的影响。
       这12个字是标示大地温度的变化,所以叫做地支。
       寅卯月时,大地的温度由极低开始回升,寅卯月后太阳已经有了相当的温度,但大地的升温相对滞后,大地表面之下还有阴冷之湿气,只有除去这湿冷之水气后,大地才能继续升温,用辰字表示天热地凉的这个时段,湿气逐渐被驱除之时,此时的大地因含有湿冷之水气,会消耗太阳的热量,此时的大地叫湿土。
       巳午月时,太阳的温度已经很高了,巳午月的太阳把大地烤的很热,大地干燥,用未表示此时天热地也热,植物遇水就能疯长的时段,大地只有在高温下才能植物茂盛,此时的大地表面十分干燥,植物的生长又需要大量的水,所以此时的大地叫燥土。
       申酉月时,大地开始降温,太阳已经不那么热了,申酉月后气温下降,大地表面之下还是温暖的,留有相当的余热,用戌表示此时天凉地热的状态,此时大地干燥的时间将是短暂的,此时地下的土豆、地瓜还在成长期,所以此时的大地也可称为燥土。
       亥子月时,太阳的温度很低,亥子月后温度更低,地球表面的水分不能得到挥发,大地中蕴含有丰沛的水,大地更加湿冷,用丑表示这天寒地冻时段,要想使大地恢复化育之功,需要炽热的太阳焙烤才能驱除大地多余的湿冷水气,此时大地也叫湿土。
       用12个地支记月,不仅形象地表明了每个月中的温度高低,还表述了温度变化的趋势。如,寅月,温度是回升的,接下来是卯月,温度会更高。子月时,寒冷的季节,接下来一定是丑月,明天的太阳会继续南行,向南回归线靠拢,太阳离我们越来越远,明天的温度自然要比今天的温度更低。
涵辰易学:为人类造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4-6-21 08:42 | 只看该作者
                                                             第五节    时  辰

       一个年周期中温度变化有12个变化,用十二地支表示一年中的12个温度变化,一个日周期中,也会经历温度的起伏变化,古人发现,在一样的温度变化周期中,尽管周期的长短不同,但温度的变化规律相同,一日之中的温度变化也为12个阶段,于是把一日不同时段上的温度也记录为12个时辰,每个时辰为十二分之一天,根据不同的季节,每个时辰有两个小时左右,借用记录一个年周期中的温度变化,用十二个时辰记录日周期的温度变化:子时、丑时、寅时、卯时、辰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戌时、亥时。
       寅卯木时代表当天温度上升的时段。
       巳午火时代表当天高温的时段。
       申酉金时代表温当天温度下降的时段。
       亥子水时代表当天低温的时段。
       辰、未、戌、丑同样分别在木、火、金、水之后,代表一日之中大地温度变化的四个状态。稍有不同的是:一日中的辰、未为白天的两个时辰,辰为白天湿土之时,未为白天的干土之时。戌、丑为夜间的两个时辰,戌为夜间干土之时,丑为夜间湿土之时。在记录一年中地球温度的变化月份时,辰、未两个月在前半年的温度持续升高时,辰为湿土月,未为干土月;戌、丑是后半年温度持续降低时,戌为干土月,丑为湿土月。
       一昼夜(一天)中白天有六个时辰,夜间有六个时辰,夏季与冬季白天与黑夜的时间长短不同,夏天昼长夜短,冬天夜长昼短,就有了夏季白天的每一个时辰比夜间的每一个时辰时间长;冬天夜间的时辰比白天的时辰时间长。只有春分与秋分这两日,太阳正好在赤道上,太阳照射南北两个半球的幅面大小相同,白天与夜间的时辰等长,为两小时一时辰。判断时辰时,要根据季节与地域的不同而定。
       太阳围绕地球转(延续古人的看法),太阳运转的路线叫乾道,在地球上看呈顺时针,地球本身也在转,地球转动的路线叫坤道,相对于太阳,地球运动的路径为逆时针,所以太阳呈东升西落。地球与太阳在各自的路线上运动时,会发生相对位移,在地球上看太阳是南北运动,这样太阳有两个运动(看作地球相对静止时),一个是太阳围绕着地球转圈,在地球上看到太阳从东向西运动;另一个是太阳在地球表面上南北运动。太阳在地球表面南北运动是往复进行的,一个来回是一年,约365天,一天就是地球自己转了一圈,地球上的人感觉是太阳围绕地球转了一圈。打个比方,地球为螺丝杆,太阳为螺丝帽,螺丝帽在螺丝杆上拧圈,一天拧一圈,拧够365天时,就又回到了原先的位置。一天之中太阳前进一步。
       太阳围绕地球转一圈的过程中,太阳对地球某一个位置的照射从斜射到直射,再到斜射,最后太阳照射不到了,这个过程就是人们感受到的一天中的早晨、上午、下午、晚上、夜间,地球某点的温度随太阳的偏转而变化,把地球上某点的温度变化时间分成十二段,每一段就是一个时辰。由此见,时辰反映的是太阳由东向西运转时与地球某一点的夹角。
       我们位于北半球的黄河流域(周易发明者的居住地),太阳向北运动到北半球时,我们感觉到了热。太阳向南离我们远时,我们感觉到冷,此时南半球离太阳近,南半球是热的。地球上某一点上的温度随太阳南北运动有了变化,这个温度变化的时间也分成了十二段,每一段是一个月。由此见,月是反映太阳南北运动与地球某一点的夹角。
       年周期中太阳使地球上某点有12个温度变化的规律,套用到日周期中,在实践中检验看也准确,也就是在一日中地球某点上的温度也有12个变化,年中的12个温度变化与一日中的12个温度变化,都用以下12个字表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同样,寅卯时为温度升高时,巳午时为温度高时,申酉时为温度下降时,亥子时为温度低时,辰、未、戌、丑也同样是用地球在四个温度变化时,大地的温度特点,表示温度的变化。其分别代表的以下四种:大地的温度不升、温度很高、温度不降、温度很低。
       在地球温度变化的年周期与日周期中,温度变化的规律相同,都有着两仪,四象,八卦。在地球跟随太阳运动的更长周期中,地球温度的变化也呈现这样的规律,同样,太阳在围绕银河系中心运动时,太阳的温度变化也如地球的温度变化一样,有着相同的温度变化规律。可以大胆断言,宇宙中温度的变化,都呈现相同的周期规律,只是周期的长短不同。
       地球上的温度来自于太阳,地球本身又对自身的温度有着影响,并不是太阳温度高了地球的温度马上就高,也不是太阳的温度低了,地球的温度同步降低。
       在年周期中,太阳南北的往复运动必经过以下几个位置点:南回归线、赤道、北回归线、赤道,最后再回到南回归线,完成一度年轮回。太阳到达南回归线时,是我们感觉最冷的中间点,即水旺时段的中间;向北到达赤道时,为升温阶段中间点,即木旺时段的中间;太阳到达北回归线时,是我们感到最热的中间点,即火旺的中间;太阳向南折返,再到赤道时,为降温阶段的中间点,即金旺的中间。
       在日周期中,太阳自东向西的运动必须经过以下几个位置点:东面日出时经过地平线,中午时分太阳位于正中,向西日落时经过地平线,半夜时分太阳位于正下。最后再回到东面的地平线,完成一度日轮回。太阳在正下时,为水旺的中间;太阳在东地平线时,为木旺的中间;太阳在正上时,火旺的中间;太阳在西面地平线时,为金旺的中间。
       其他星球围绕恒星运动时,温度的变化也不出这个的规律。
涵辰易学:为人类造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4-6-21 08:59 | 只看该作者
                                                         第六节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太阳在南北运动过程中,依据太阳所在的位置不同,地球上的温度会有明显差异的特点总结而成,当太阳南北运行到一个特定位置时,地球表面的温度会开始发生明显转化,把太阳南北运行的这些节点,设为“节气”,就有了中国文化中最为闪光的东西:历法及历法中的二十四节气。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有四“立”,
       两“分”,
       两“至”。
       立:是开始的意思。
       立春,春季开始,自此温度开始上升,为木旺时节。
       立夏,夏季开始,自此到了炎热之时,为火旺时节。
       立秋,秋季开始,自此温度开始下降,为金旺时节。
       立冬,冬季开始,自此到了寒冷之时,为水旺时节。
       分:一分为二,在二十四节气中是对半、均等之意。
       春分:太阳由南向北走,到达赤道时,白天与夜晚的时间等长。
       秋分:太阳由北向南走,到达赤道时,白天与夜晚的时间等长。
       至:在二十四节气中是“极至”,“到达”,最远的端点之意。
       冬至:太阳运行到最南端,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
       夏至:太阳运行到最北端,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
       在太阳南北运行的路线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线:南回归线、北回归线、赤道,二十四节气是因应大地温度变化而立,我们的夏天是太阳离我们最近,在北回归线附近,太阳到达北回归线时,北半球受光照最多,这一天是夏至,古人把这一天定为夏季的中间。我们的冬天是太阳在南回归线附近,太阳到达南回归线时,南半球受光照最多,这一天是冬至,古人把这一天定为冬天的中间。之所以把这两个“至”设为夏天与冬天的中间,一是太阳到达这个特定位置,另一个是大地的温度总比太阳的光照投送来的温度滞后之故。太阳到北回归线这一天,北半球虽受光照最多,但是大地还没有达到最热。太阳从北回归线向南折返的最初时段,大地在短时间内受到两次强光的曝晒,才达到最热之时,大地干燥了,这时就是未月,此时感觉最为燥热,秋(申月时)老虎也会炎热难耐。同理,就能理解太阳到达南回归线这一天,并不是人们感觉最冷之时,只有太阳由南回归线向我们所在的北方折返,开始离我们近的最初,才是感觉中最寒冷的时节。由此见,大地的冷热才是我们感觉到的寒冷与炎热,而大地的冷与热,又是太阳作用的结果,太阳的作用在先,大地的冷热变化滞后。春天是太阳由南回归线向北运动,位于赤道的以南以北这一段时间,太阳位于赤道时,地球南北两个半球上的光照相同,夜间与白天时间相同,这就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分”,有两“分”,春分与秋分;春分是春天的中间,这段时间大地由低温向高温转化。秋天是太阳由北回归线向南运动,在赤道以北以南这一段时间,太阳到达赤道时,为秋分。秋分是秋天的中间,这段时间大地由高温向低温转化。太阳在一个年周期中,两次经过赤道,一次是太阳由南向北走时,一次是太阳由北向南走时,所以春分与秋分虽然重合在一个点上,但温度变化的趋势不同。
       这里给我们两点启示:1、大地的温度变化受太阳影响,但是温度比太阳的温度变化滞后,2、太阳的温度变化经历四个转换区间:升温、高温、降温、低温。地球的温度变化,是十二个阶段,分别为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丑。
       二十四节气除了以上的四立、两分、两至这八个节外,还有十六气,这些节气的设立,有的是依据那个季节温度下的天候而立,有的是根据物候、农时而立,这不仅形象地阐明了温度的变化,也标示温度变化对生命的影响。
       立春:立春即指春天开始了,大地将越来越温暖。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开始听到雷声,蛰伏地下的动物苏醒过来,开始活动。
       春分:春季的昼夜相等。
       清明:天气睛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量充足,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谷类等有芒的农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季来临。
       小暑:气候开始炎热。
       大暑: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开始。
       处暑:处为终止之意。炎热的暑期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秋季的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开始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涵辰易学:为人类造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4-6-21 14:03 | 只看该作者
                                                               第七节     天 干


       十二地支是根据太阳的作用下,大地温度变化的十二个阶段而发明。十天干是根据地球上的人类,能够感受到的太阳温度的变化而发明。
       太阳是恒星,但是我们感觉到的太阳温度却不恒定的,连续观察十年,就会十分清晰地感觉到太阳送到地球上来的温度每年是不同的。每逢6的年份(1996、2006等),温度一定是高的,每逢2的年份(2002、2012等),温度一定是低的,每逢9的年份(1999、2009等),温度一定是由此开始走低,也就是从这一年开始,以后的温度逐年在降低。逢4的年份(2004、2014年等)开始,温度逐年在增高。也就是说,太阳的温度变化有周期性,其周期为10年。
       古之巫们在日常观察中发现太阳温度变化周期是10年,据此画出了《河图》与《洛书》,河图、洛书不仅阐明了太阳温度变化的周期是10年,还清楚地表明了在太阳周期变化的影响下,南北两个半球温度的转化规律,温度上升与下降间的时间间隔为5(在不同的周期中可以是5个时辰,也可以是5个月,在大的周期中可以是5年,50年等)。
       太阳温度变化用十个字表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叫做十天干,十天干取象于太阳在不同的温度时的形状,及自然中最具有代表意义的物体,形象地标志了太阳的温度变化。
       甲:日字下面有拖把,早晨太阳刚露头,与地面似接欲离之象。意为太阳之温度渐升之意。
       乙:上面的一横为天,为太阳,下面的一横为地,中间的竖为阳光,太阳的右端与大地的左端相连,意为太阳的右半部与大地的左半部相近,即太阳的前半部最先照耀到大地的东半部,地球东方最先迎来光明。“乙”就是太阳在东方初升,东方的大地最先醒来之象。太阳的温度连续升高之意。
       丙:上面一横为天,为太阳,下面的框为大地,太阳光从中间直射环宇,丙有两条光线照耀大地,温度高之象。
       丁:把丁下面的钩向左延长,与乙字正好相反。意为太阳从西面照射过来,大地的西面有温度,大地东面已经开始降温,太阳的温度开始下降之象。
       戊:戊字本为一个四边框,为肥沃的土地,植物成熟之时。右边的戈,为收割之用具,指此时黄河流域小麦收获的时节,意为此时太阳的温度已经很高了。
       己:上面一横为天,中间一横为地表面,下面一横为地下,上下都向中间的地面传热,此时为大地温度最高之时,土地的温度最高之时,就是最有利于植物生长之时。
       庚:第二茬作物丰收了,人们丰衣足食之象。庚字中间横倒的巾字,是谷穗放倒的样子,“人”在谷穗之上,人在粮食之上,意为人得到、占有收获,生活富足之意。广字头为人居住的房子。秋天收获的季节。
       辛:辛本为辣椒之象,上面的点为辣椒的把,下面的尖尖为长长的辣椒尾,辣椒收获的季节在霜冻后,此时为太阳的温度低了。
       壬:三横为河川,中间连接,为川上结冰,代表天气很冷之时。
       癸:上部为两个山,下面为天,太阳行到了厚厚的地下,难见阳光,隆冬之时。
      
       十天干对应的流年温度状况:
       甲、乙年,太阳温度在上升,
       丙、丁年,太阳温度在高点,
       戊、己年,太阳温度持续高点,并开始下降,
       庚、辛年,太阳温度在下降,
       壬、癸年,太阳温度在低点。
       黑子活动是发生在太阳表面的自然现象,对黑子活动的说法不一,黑子活动的周期与地球表面温度变化的周期接近(也可说成相同),让人不禁联想到宇宙中的星球间可能有着极为广泛的统一性。此外,太阳自转周期与月球自转周期极为接近,卫星的运动面与恒星赤道面的夹角极为接近,这一切容易让人产生联想与思考。
       网络文章说:研究表明,太阳黑子的活动至少已经持续了数亿年,一般认为,太阳黑子实际上是太阳表面一种炽热气体的巨大漩涡,温度大约为4500摄氏度。因为比太阳的光球层表面的温度要低1000到2000摄氏度,所以看上去像一些深暗色的斑点,黑子的活动周期为11.2年,太阳黑子的活动往往会对地球的气候造成恶劣影响,使天气转冷。
       中国公元前140年前后成书的《淮南子》中,对太阳黑子的记载是世界上最早的太阳黑子记录。之后《汉书•五行志》中对河平元年(即公元前28年)3月出现的太阳黑子有更为详细的记载:“河平元气……三月己未,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后汉书•五行志》和《宋史• 天文志》对公元188年和公元1131年出现的黑子,也有明确记述:“中平……五年正月,日色赤黄,中有黑气如飞鹊,数月乃消。”“二月己卯,日中有黑子,如李大,三日乃伏。”从这一切可看出,在2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对太阳的观察相当细致了。
       太阳黑子活动周期是11.2年,这个周期如果是指从上一次太阳黑子爆发之初,到本次爆发之初的时间的话,用这个周期来表述太阳自身的温度变化周期就不准确。其一,太阳黑子爆发,不是瞬间完成的一个天文现象,在连续三至五年的时间内都会有太阳黑子。黑子的出现,标志着太阳本身的温度在下降。那么,在黑子即将出现时,太阳的温度就已经下降了,黑子出现之时,一定是太阳自身的温度到了相当低的时候。太阳的温度既然是遵循升温、高温、降温、低温这个规律,那么在太阳黑子还没有完全消失之时,太阳外围光球层的温度就已经开始升温了,因为太阳黑子的存在,太阳自身的温度还是低温。就同二十四节气的制定一样,太阳到达南回归线向北返,开始向我们走近时,光照越来越强了,可我们却感觉到最寒冷的季节才开始一样,地球自身的温度与太阳输送向地球的温度不完全同步,同样的,太阳黑子还没有消失,太阳自身的温度还没有上来时,太阳光球层的温度早就开始升温了。
       同样,在地球上我们观察到的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是11.2年,反映到太阳自身的温度变化一定会长于这个11.2年。因为太阳黑子消失后,太阳自身的温度开始回升,不可能马上恢复到曾经最初的高温,也就是说,太阳本身温度变化的周期应该比这个时间要长,应该是12年,或约为12年。太阳向地球输送温度是靠太阳的光球层的高温,光球层的温度的周期变化是地球上的人类能够感觉到的,其周期是10年。这完全同于太阳对地球的输送温度的(习惯上称为太阳温度)周期是10,地球本身的温度变化周期却是12一样。
       也就是说太阳的温度变化象地球温度变化一样,有两个方面:1、太阳本身的温度变化,周期是12年,其温度变化的表现是黑子的出现的周期约为12年。2、太阳表面的光球层的温度变化,这个温度变化的周期是10年,这个温度的变化地球人类能够感知到,并用这个10年的周期律进行的各种检验活动看,也是准确无误的。与地球有所不同的是,地球本身的温度变化是在太阳的温度变化(地球空中温度)影响下产生的,而太阳光球层的温度变化(太阳空中的温度)是太阳本身的温度变化,导致了光球层的温度变化。
       其次,太阳黑子是在地球上观察到的太阳表面上发生的天文现象,太阳、地球都在按照自己的轨迹运动着,当太阳黑子还没有真正形成时,我们已经看到了太阳表面某点“火焰”在降低,这个位置看起来相对于周围不再明亮,这是黑子最初的景象,可此时这里尚没有完全形成黑子,再加之视角的不同,看不到太阳表面位于光球层深处仍在进行着的“燃烧”,往往把太阳表面不强的火焰认为是黑子。这个位置火焰降低的最初,太阳本身的温度可能已经有了明显变化了,也就是说,太阳光球层的温度变化,要比太阳黑子出现来的早,要短于11.2(或12年)年。同理,太阳黑子活动结束后,黑子洞底部太阳已经开始发光发热燃烧了,太阳的光球层温度已经有了明显地升高了,可要修复好这个“洞”需要时间,也就是火焰是逐步升高的,此时还能观察到黑子的存在,同样因视角不同,此时我们往往看不到这个黑洞底部已经开始了的燃烧,但是温度已经升高了,也就人们眼睛看到的是黑子活动还未结束,太阳光球层的温度已经足够高了,即太阳光球层的温度变化周期一定小于11.2(或12年)年,是10年。
       弄清了黑子的本质,才能确信十天干就是根据太阳光球层温度的变化周期发明的。我深信太阳外层的温度变化周期是10年,也深信太阳黑子的活动就是太阳本身温度变化的直接体现,更坚信宇宙中各星球的组成、运动规律、温度变化等,都保持着高度的统一,了解了地球,就能知道太阳,懂得了太阳系,就清楚了整个宇宙。

涵辰易学:为人类造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4-6-22 09:07 | 只看该作者
                                                              第八节   六十花甲子


       太阳温度的变化周期是十年,每一年的温度不同,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表示,从甲年开始,前五年太阳的温度一定是逐年上升的,后五年太阳的温度是下降的。如果在更长的太阳温度上升的周期中(太阳温度变化的周期有60年周期,2500万年周期等),其中的十年小周期中太阳温度上升之年,即甲、乙、丙、丁、戊年,温度的上升会十分明显;十年小周期中的太阳温度下降的五年,即己、庚、辛、壬、癸年,温度下降不明显,有时还会呈温度缓慢上升。根据太阳温度变化周期是十年这一结论不难得出,在一个十年周期中,戊年温度上升幅度最大,己年达到最高,并从己年开始明显下降。壬年温度下降幅度最大,癸年温度达到最低,并开始回升。甲年温度呈明显回升。古人有一个优点,就是把在这里得出的规律,引申到另一个领域,每每都是正确的。太阳温度十年变化周期,古人就运用到了年周期、日周期中。
       人生活在地球上,地球表面温度的变化对人影响最大,所以人们最关心的还是在不同时间上地球表面的温度变化,这既要考虑到地球本身的十二个温度变化周期,能够影响地球表面的温度变化,又要考虑到太阳有十年温度变化周期,也对地球表面的温度产生影响。地球本身温度最高,太阳的温度又最高时,地球的表面温度一定是最高。同样太阳的温度最低,地球自身的温度又最低时,地球表面的温度一定是最低。太阳的温度在己年,地球的温度在丑年时,地球表面的温度是高还是低?如何表记这一年的地球表面的温度?为解决这个问题,古人想到了一个完美方案:从地球表面温度达到最低后,温度回升这一年始,太阳温度上升,用甲表示,大地开始回温用寅表示,把两者的温度回升记在一起就是甲寅;接下来太阳温度继续上升是用乙年表示的,大地温度继续上升是用卯年表示的,大地表面温度可记为乙卯,依次类推下去,组成不同的六十对,这六十对刚好完整记录了太阳温度变化周期是十,大地温度变化周期是十二时,太阳对大地的温度影响之下,出现的大地表面温度变化的所有状况。这六十种大地表面的温度变化,对人的吉凶影响十分明显,六十种温度变化记录如下,叫六十花甲子: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由于太阳温度的变化在年周期与日周期中,变化的规律相同,所以这六十花甲子可以用来记年的温度,也可以用来记日,月的温度。这个记录方法就是《万年历》。夏朝时,中国的历算也就是《万年历》已经成熟了,现在我们常用的历法就是夏朝时完成的,称为夏历。很长时间让我感到困惑的是,夏历中的甲寅日,也就是六十甲子中的第一天,是怎么确定的?这应该是在准确测定太阳与地球的相对位置后,知道天气最冷的那一年为癸亥年,这一年的冬至日太阳离黄河流域最远,从这一天开始,太阳向北运行,自今日始大地的温度却开始越来越低,那么这一天应该是甲寅日。《万年历》应该是从这一天开始周而复始地运转起来,直到今天仍然为我们所用。元朝时郭守敬与他的同事们在历算方面又有了长足的进步,他们推算出的回归年数值与今天的数值十分接近,在此,向一代代的历法研究者们,向伟大的郭守敬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万年历》或者说《夏历》的甲寅日确定后,依次记录下去,发现记年、记月、记日、记时之间有着极强的规律性,从年上能够推出记月时月份的天干,从记日能够推测出记时辰的天干,配上当时的地支,记录起来就方便多了。

       年上起月:
       甲、己之年丙作首,
       乙、庚之岁戊为头,
       丙、辛之岁寻庚上,
       丁、壬壬寅顺水流。  
       若问戊癸何处起,
       甲寅之上好追求。

       日上起时:
       甲、己还加甲,
       乙、庚丙作初,
       丙、辛从戊起,
       丁、壬庚子居,
       戊癸何方发?
       壬子是真途。





涵辰易学:为人类造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4-6-22 09:34 | 只看该作者
                                                               第九节:河图 洛书


       相传,上古伏羲氏时,洛阳东北孟津县境内的黄河浮出龙马,背负“河图”,献给伏羲,伏羲依此而演成八卦,后为《周易》来源。又相传,大禹时,洛阳西洛宁县洛河中浮出神龟,背驮“洛书”,献给大禹,大禹依此治水成功,遂划天下为九州岛。又依此定九章大法,治理社会,流传下来收入《尚书》中,名《洪范》。《易•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就是指这两件事。
       河图与洛书没有文字说明,今天人们不清楚这两个图的本意,就象前文讲到的太极图一样,各种解释繁多,五花八门,解释不清时就博大精深了。后世的诸多解释者,生拉硬扯进一些现代科技术语,使河图洛书的本意越埋越深,人为制造了理解古代文明的障碍。读懂古人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让我们的思维退回到远古时期,用古人曾经用过的视角观察自然。只有与古人有着同样的眼光,才能有古人那样的发现,只有与古人坐在同一条板凳上,才能与古人进行对话。许多文化工作者,见今天科技发明与古人留下的智慧有相通之处时,便喜不自胜,外国人发明了计算机,就大嚷二进制是中国的周易原理,这不是健康心态。我们研究传统文化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证明我们的祖宗多么智慧,应重在继承,并从源远流长的古文明中总结出一种普世真理,以指导今天。“周易”来自于天体运动,准确标述了天体的运动规律,那么在地球上产生的生命,其运动方式一定会遵从这个规律,我们通过研究人的生命规律,以期发现天体运动的规律,再把这个规律进一步升华,上升为正确的理论,就应该成为人类该尊崇的普世真理,是人类应遵循的唯一正确的“道”,只要宇宙中星体的运行规律不变,这个真理将对人类永远有着正确的指导作用。自然科学所揭示的事物运动的规律,一定与“周易”揭示的大道相吻合,周易是广义上的道,自然学科的揭示的道,包涵在周易大道之中,术不同,理相通。

                                                                       
      
       与太极图一样,河图洛书都是描述太阳运动规律的,河图洛书是从另一个侧面描述的。
       太极图,是反映太阳围绕地球永无休止地运动,运动产生阴阳,阴阳可转化,转化有规律。河图是说明太阳温度变化间隔时间是5,洛书则着重说明太阳温度变化的周期是10。
       河图与洛书的中心是四个圆圈围绕一个圆圈并相联,代表大地,大地分东、西、南、北、中,太阳从东、西、南、北对中间的大地的温度有影响。
       河图由里向外第一圈是分为两组并相联的十个黑点,就是地球上面的太阳了,分成两组,每组各5,一组在南,一组在北,是代表南方的高温与北方的低温的时间是等长的,时间都是5。高温与低温首尾相连,表示温度的变化是循环往复周而复始的,即高温过后就是低温,低温完后,又高温,高温低温是衔接并转化的。
       这10个黑点组成方形(或河图洛书都呈方形设计),是当时的人们认为天、地是方的,还没有认识到地球是圆的,也不清楚太阳与地球的运动路线是圆的。太极图呈圆形,说明太极图的出现比河图洛书出现的年代晚,人们已经对太阳与地球的运动轨迹有了新的认识。
       最外的两圈为一体,里外两个为一组,共四组,位置在四方,代表木、火、金、水,也就是太阳的升温、高温、降温、低温。象太极图一样,圆圈与黑点,分别代表高温与低温,或升温与降温。每一组的数字差为5,意为温度差为5个月、5年,在年周期中太阳温度最高的月份到最低的月份有5个月的时间,太阳本身的温度变化周期为10,其温度的高低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表示,太阳温度最高的年份到太阳温度最低的年份是5年。

                                                                    

       洛书与河图是同样表达太阳温度变化规律的,中间四圈围绕一个圆圈并相连,为太阳围绕地球转之象。
       河图中相邻的两组相减,洛书中相对的两组相加。河图中相邻的为一组,一组中的颜色不同,不同的颜色相减,相减之数为5;洛书中相对的为一组,其颜色是相同的,同色的相加,相加之数为10。在中国的古文化中近者相斥,远者相和,所以相邻者取相减之差,相对者取相加之和。
       图中有八组共四对,四对各代表木、火、金、水之意。两组相加数目为10,主太阳的温度变化周期为10,两组正相对,是太阳运动周而复始,又此消彼长之意。
       洛书与河图出现的年代相近,那时候都认为天、地为方,所以河图、洛书都画成了四方形。
       对于河图、洛书不可凭臆测过份解读,两图中阴阳成相邻、间隔之势,没有左旋右旋之意。此图表达的就是太阳的变化规律,是十天干太阳温度变化的文字注解,河图与洛书是对太阳温度变化的图解。河图洛书与太极图一样,各自反映了太阳温度变化的一个侧面。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涵辰易学:为人类造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蒙ICP备17003008号-1|蒙公网安备 15042602150448|Yishenglihanchen.cn ( 蒙ICP备17003008号-1 )

GMT+8, 2024-11-25 05:03 , Processed in 0.239659 second(s), 6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